審計學部 余飛 報道
10月9 - 11日,中國審計學者研討會(China Auditing Professors Seminar,簡稱“CAPS”)2025年秋季會議于江蘇南京市浦口區舉辦。來自國內高校、審計署審計科研所以及烏茲別克斯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毛里求斯等國家最高審計機關的120余位專家,共同圍繞“中美跨境與區域國別審計會計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本次會議由西南財經大學中國政府審計研究中心主辦,南京審計大學審計學部承辦。中國審計學會原副會長、西南財經大學蔡春教授,南京審計大學審計學部主任陳漢文教授,中國會計學會副會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張龍平教授,東北財經大學黨委書記方紅星教授,四位教授擔任共同主席。中國審計學會副會長、南京審計大學黨委書記董必榮教授擔任執行主席。審計學部徐志耀、余飛擔任會議共同執行秘書長,負責本次會議的會務工作。
會議開幕式由方紅星教授主持。我校黨委副書記、校長陸華良教授致歡迎辭,系統介紹了南京審計大學在審計人才培養、科研創新、國際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彰顯了學校作為“審計人才培養搖籃、審計科學研究基地”的擔當。蔡春教授在致辭中表示,南京審計大學黨委書記擔任會議執行主席,并首次邀請“一帶一路”國家的審計官員參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董必榮教授作了題為《時代命題與我們的使命》的專題報告。他從時代命題、南審責任、現實情境、部委行動、南審探索等維度,深入論述了構建中國審計學自主知識體系的重大意義。同時,他著重強調要加強對區域國別審計會計問題的研究,特別是中美跨境審計的沖突與合作,彰顯高校科研工作的責任擔當。
本次會議緊密圍繞“中美跨境與區域國別審計會計問題研討”這一主題展開了深入研討,主要探討了五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是中美跨境審計監管沖突與協同路徑探索。多位專家聚焦中美在審計監管領域的核心矛盾與合作空間,從底層邏輯、監管機制、準則協調等維度提出解決方案。方紅星教授以會計審計跨境監管為切入點,探討跨境監管的定位選擇與實踐邊界;肖土盛教授結合實務痛點,梳理中美跨境審計問題的核心癥結;楊忠海教授則從合作可行性出發,提出中美跨境審計監管合作的具體思路;陳漢文教授深入剖析中美跨境審計沖突的底層邏輯,為化解分歧提供理論支撐;吳秋生教授對比中美特殊合伙制會計師事務所監管差異,分析其對跨境審計質量的影響;韓洪靈教授則關注監管政治化趨勢下的跨境數據監管,提出平衡數據安全與審計效率的策略。
第二是區域國別審計會計相關問題。與會專家研討了“一帶一路”國家審計實踐、不同審計體制下的操作差異及國際標準借鑒,突出本土化與國際化的融合。印度尼西亞最高審計機關官員GILBERT SIMSON GATTANG介紹印度尼西亞研究型審計實踐,烏茲別克斯坦最高審計機關官員FARRUKH MASHARIPOV以本國審計機構實踐為例闡述區域審計體系建設經驗,巴基斯坦最高審計機關官員SHOAIB HANIF提出以審計為紐帶促進國際協同的觀點。鄭石橋教授對比不同審計體制下國家審計發現問題的定責問責做法,提煉可借鑒的操作框架。潘俊教授結合政府財務報告審計的國際經驗,探討國家資產負債表審計的中國路徑。龍文濱教授則聚焦國外貸援款審計的背景與挑戰,提出針對性應對策略。
第三是ESG視角下的跨境審計創新與數字經濟相關審計問題。專家們圍繞數字技術賦能、ESG審計標準、跨境數據監管等前沿議題,探尋新時代跨境審計的發展方向。蔡利教授著眼于數字貿易浪潮,剖析跨境電商面臨的審計挑戰以及對應的技術應對方案;溫素彬教授提出智能化時代審計研究的領域拓展路徑,著重強調技術對審計邊界的突破作用;徐志耀教授聚焦于ESG審計數據采集國際標準的研發,同時探討中國特色ESG審計體系的構建;管亞梅教授從ESG視角深入剖析中美跨境審計準則的趨同困境,并設計協調路徑;李賓教授探討中美跨境審計背景下ESG鑒證的博弈、協同與選擇,為平衡國際規則與本土需求提供思路。
第四是跨境視域下的審計整改與審計監督相關問題。劉力云研究員剖析了督促審計整改在國別和區域上的差異,為跨境審計整改機制提供了參考;孫寶厚博士指出,審計監督合力直接關聯審計與被審計雙方,必然會對審計需求的滿足、審計成果的利用以及審計作用的發揮等產生影響。希望大家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有關增強審計監督合力的指示精神,關注各審計主體間的關系,立足我國實際情況,加強國別研究,深化理論認知,提出增強審計監督合力的建議,以服務相關法規制度建設,推動審計及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白曉紅教授基于對全球15個主要國家和地區CPA行業立法的研究,剖析了社會審計的性質與治理邏輯,為行業規范的制定提供了參考。
第五方面是跨境審計質量保障與治理效能提升。與會專家聚焦審計質量核心、境外國有資產監管、行業規范完善等內容,旨在通過優化機制提升跨境審計的治理價值。謝志華教授強調“確保會計審計質量是解決跨境與區域國別審計會計問題的基礎”,并指出質量管控的關鍵環節。周中勝教授圍繞境外國有資產監管,深入探討跨境審計合作在防范資產流失方面的作用。許漢友教授分析中美跨境審計監管對中國內部審計發展的啟示,提出內部審計與跨境審計的協同機制。劉斌教授結合設備更新與創新實踐,探究效率審計在跨境資產監管中的應用。應千偉教授則針對跨境制裁壓力,研究企業創新信息披露策略對審計風險防控的影響。
陳漢文教授發表了會議總結與建言。他圍繞本次“中美跨境與區域國別審計會計問題研討”主題,系統梳理了各位專家發言中的核心觀點、實踐經驗以及創新思路,提煉出中美跨境審計監管協同、區域國別審計經驗互鑒等關鍵領域的共識與突破。同時,針對后續跨境審計理論研究的深化以及實踐應用的落地,他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方向建議,為會議成果的轉化奠定了基礎。
本次會議聚焦“中美跨境與區域國別審計會計問題研討”主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審計監管國際協同需求持續增強的背景下,深化了中美跨境審計理論創新與區域國別審計會計實踐應用的融合探索。會議匯聚了國內外頂尖審計實務專家、高校學者以及“一帶一路”國家審計官員的智慧,助力中美跨境審計監管協同、區域國別審計機制完善以及審計國際合作路徑的探索與研究,為構建中國審計學自主知識體系、推動審計理論與實踐融合提供了多元視角與專業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