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與貨幣研究院 曹彰帆 許幸華 報道
9月17日下午,我校銀行與貨幣研究院舉行了本學期第一次銀行金融系列講座。研究院新進教師郭嵐博士,曹彰帆博士和許幸華博士分別進行了學術報告。銀行與貨幣研究院特聘院長,沈中華教授參與了講座討論并主持了本次講座。
首先,郭嵐做了“行業協會的呼聲——更高行業社會責任標準的本質”的學術報告。在政府監督加強背景下,行業協會的游說開辟了政府和企業利益交換的合法途徑。郭嵐從企業參與行業協會的動機為切入點,分析企業透過行業協會履行社會責任的行為動機,并發現行業影響力類型與企業社會責任各維度間同樣存在戰略選擇的現象。
曹彰帆以就業決策為切入點,就員工友好型企業是否增進了企業的投資效率這一問題展開探討。他以美國企業為研究對象,運用實證研究方法就員工友好型企業及其投資效率相關問題進行研究,發現員工友好型企業顯著提高企業勞動力投資效率。
最后,許幸華與大家分享了她和沈中華教授近期將繼續延伸探究的金融議題,講述為何一般學界對中國金融體系分類的直覺與實證上得到的結論有所不同。先以學術文獻的角度為出發點,說明直覺上中國的金融體系屬于銀行為主導。但是參考世界銀行學者Demirgü?-Kunt and Levine (1999) 對金融體系的分類方法建立金融結構指數,討論金融結構指數在不同的定義之下,得出中國從2015年以來開始轉變為市場主導的結果。
銀行與貨幣研究院多位老師參與了此次講座,互動環節中,參會老師就論文中的諸多實證問題與方法,和三位老師展開了廣泛深入的探討。參會人員均從講座中受益匪淺,認為本次講座對自己未來的研究和學習有不同程度的啟發。











